專家導讀

點評專家:朱志威
案例來源:梅州項目
關鍵詞:匯流沖突 左轉右置 配時精細化
俗話說”好馬配好鞍”,路口的車道功能設置,還要匹配精細的時段劃分和滿足控制需求的配時設置,才能使路口的通行效率最大化。本案例通過合理配置路口車道功能,精細配時優(yōu)化,解決了排隊過長引起的路口交織沖突和車輛排隊嚴重的問題。
路口概況
金燕大道與客都大道交叉口位于梅州梅江區(qū)的兩條主干道金燕大道和客都大道交界處,是市民進出城主要路口之一,北端連接廣州大橋,東靠馬鞍山公園,周邊分布著萬象江山、萬達華府等生活居住小區(qū)和萬達廣場等商業(yè)區(qū),其中S333省道連接客天下等住宅群及工業(yè)園區(qū),333省道在高峰時段匯出與匯入的車流量較大。
該路口道路資源良好,四向均為雙向7車道。


通過采集分析早高峰(8:00-9:00)、晚高峰(17:00-18:00)兩個時段的流量數(shù)據(jù)得知,路口主要車流量集中在東進口、北進口。


存在問題
- 車輛交織存在安全隱患
因333省道連接著客天下等住宅群及工業(yè)園區(qū),從梅水路左轉進入333省道的車輛較多,當前北進口車道采用左轉右置設置。早晚高峰期間,部分車輛從北進口支路(梅水路)匯入直行車道,因當前北進口直行車道排隊過長,導致支路車輛無法正常匯入直行車道,在左轉車道上排隊等候,占用左轉車道并與直行車輛搶道插隊,不僅阻礙橋上左轉車輛正常行駛,還容易引發(fā)交通事故,同時道路通行效率也受到影響。

- 配時方案單一
當前該交叉口信號控制方案單一,全天只運行一套配時方案,不能滿足交叉口早晚高峰的交通需求,導致高峰時段路口擁堵,需要民警手控放行。

- 混合車道分開放行
當前該交叉口南北進口采用南北直行、南北左轉的放行方式,但南進口在車道中采用1左轉+1直左+2直行的車道配置,導致在南北左轉放行時,直左混合車道里直行車輛在排隊,阻礙后方左轉車輛行駛;同理,南北直行放行時,左轉車輛阻礙直行車輛放行。

- 車道劃分不合理
當前東進口車道設為1左轉+1直左+1直左+1直行車道配置,第二、第三條車道均為直左車道,東進口采用東口單邊放行,存在第二車道直行車流與第三車道左轉車流沖突現(xiàn)象。

優(yōu)化思路
根據(jù)多次路口調研和高峰期間對路口運行情況巡查,結合現(xiàn)有道路資源、道路特點發(fā)現(xiàn)路口擁堵的原因主要是北進口匯入車流量大,當前配時無法滿足路口高峰時段的需求,導致北進口排隊過長,依賴民警手控放行,從而影響整個路口的正常秩序。
針對因北進口直行車輛排隊過長,影響北進口支路(梅水路)車輛匯入的問題,可通過配時優(yōu)化,增加北直行綠信比,縮短排隊長度。
同時,受工業(yè)園區(qū)通勤規(guī)律影響,路口晚高峰車流具有階段性,東進口車流在16:45-17:30時間段劇增,在配時方案設計上,針對車流量情況增加綠信比。
優(yōu)化方案
- 車道變更,消除車流沖突
因東進口左轉車輛占比較大,東進口第二條車道-直左混合車道變更為左轉車道;南進口第二條車道-直左混合車道變更為直行車道。

- 精細化配時,設置符合各個時段車流量的配時方案
根據(jù)車流特征設置高峰、平峰、次高峰、低峰和周末配時方案,同時根據(jù)高峰車流特性,細致劃分多個高峰方案,具體方案如下:



優(yōu)化效果
優(yōu)化方案下發(fā)后,北進口直行排隊長度有所縮短,直行車輛與左轉車輛交織干擾的現(xiàn)象基本消除,路口通行效率明顯提升。
早晚高峰期間按照預案均能正常運行,各方向車輛基本可以一次排空,全程無需人工干預,提高了信號控制管理水平,解放警力。


據(jù)調研數(shù)據(jù)對比,早晚高峰時段,北進口和東進口的排隊長度均有所下降。早高峰北進口直行車輛平均排隊長度從27輛/周期減少至20輛/周期,達到26%的優(yōu)化率;晚高峰北進口直行車輛平均排隊長度從32輛/周期縮減至22輛/周期,達到31%的優(yōu)化率。
表1 各進口排隊長度優(yōu)化前后對比

案例小結
本案例通過精細化配時,充分發(fā)揮信號配時的最大效益,盡可能地滿足各時段車流變化需求,確保信號配時與交通流的運行特征相適應。
